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张依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一袭白衣、头戴燕尾帽,他们忙碌在医院,打针、输液、送药……这些工作看似普通,却护佑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关爱护士队伍,护佑人民健康”。中国新闻网《医线观察》栏目推出“致敬天使 护佑健康”特别节目,听护士长聊“天使”的真实生活。
早产儿的“临时妈妈”
她是首都儿科研究所新生儿内科护士长郭立涛,也是很多患儿的“郭妈妈”。
儿科也叫“哑科”,郭立涛的日常工作,面对的都是无法表达的婴幼儿,这对护士的耐心和爱心都有更高要求。
“新生儿的照护中,护士不仅要技术娴熟,操作规范,还要注意动作轻,甚至说话、走路也要轻轻地,对孩子的照护要细致到每一个细节。” 郭立涛说。
从事护理工作这么多年,很多郭立涛照护的早产儿在出院之后,她并不会立刻结束护患关系,而会进行长时间的患儿随访、康复锻炼、家庭护理指导等。
有一次,一位早产儿的妈妈在孩子出院两周后哭着给郭立涛打电话,说孩子全身发灰,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让她不要着急,可以在车上紧急给孩子弹足,拍后背看有没有哭声,如果没有,抓紧做心肺复苏,并让孩子爸爸立刻开车带着孩子返回医院。”
最终孩子抢救了过来,回忆起这件事,郭立涛说,家长一再感谢她,但她也非常感谢这位父母,“这件事让我获得职业的满足感”。
在日常照护工作中,儿科护士一方面要照护幼小的孩子,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焦灼不安的家长。
郭立涛会教家长们“袋鼠式护理”,父母用类似袋鼠的育儿方式和新生儿肌肤接触,用体温替代暖箱的温度,让宝宝获得安全感,“我们会告诉家长们,即使孩子先天发育不足,我们依然能够帮助到他”。
“我认为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可以互相成就的,医护给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和良好的就医环境,患者也可以为医护反馈充分的信任。”郭立涛说。
海拔3000多米的援藏情怀
提及西藏,很多人脑海中的印象都是神秘而圣洁的雪域高原、纯净的蓝天白云。而对于援藏医护来说,高寒的气候、缺氧的环境,才是他们真正要面临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去年,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的护士长侯秀凤加入了中组部第七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队伍,来到了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高原反应,是进藏的必经一关,对于需要高强度工作的援藏医护来说,身体上的不适是一道必须克服的坎儿。
除了身体面临的挑战,在高原工作,侯秀凤的工作处处都要适应新的改变。
相较于以往的8小时工作制,在西藏,侯秀凤每天的护理工作时间缩短到五六个小时,她熟悉的那套护理计划要随之改变。在每年平均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的“日光城”拉萨,强烈的光照也让在户外开展的护理工作不得不进行调整。
就这样从适应自然环境到融入工作环境,如今的侯秀凤已经在高原工作近1年,用她自己的话说,“援藏已经从一个词变成一种情怀”。
“现在我只是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最多的工作,能给这里留下更多有用的护理方法、护理理念。”
在西藏工作生活的这段时间里,侯秀凤体会到,来到这里,需要的不仅是医疗护理技术上的指导,更多的是要传播更新的理念和习惯。
回顾自己的这段特殊的高原经历,侯秀凤感言,最让自己欣慰的是家人的支持。“每一次连线、每一次电话,我收到的都是鼓励和安心,这是我最感动的。”
病房里的别样生日
急诊向来是分秒必争之地,作为阜外医院急诊室及急诊病区的护士长,庞冉常把自己工作比作一场场战疫里的“战士”。
“医生像是司令,护士就是士兵,医生下达指令以后,由护士快速把相应的治疗落实到病人身上,使病人得专业照护。”
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护士队伍已经超过500万,如庞冉所言,她们更像是医生的“眼睛”,是值守在病床旁的“哨兵”,守护着病患的健康。
护理工作是一份科学门槛、专业门槛越来越高的职业。庞冉表示,随着医护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医疗团队不断更新,护士也要不断学习和完善先进的专业知识,新的抢救仪器、新的辅助器械、新的护理技能等等。
“三分治理、七分护理”,除了专业的技能,护理工作更是一份彰显医疗人文的工作。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急诊的留观区、病房一直是封闭式管理,庞冉和她的同事们还充当着患者的家人。
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独自在病房里度过自己67岁的生日,当庞冉和她的同事们将一碗长寿面端到老人面前时,病中的老人惊讶又感动。
“端着长寿面的老人开心的哭了,她出院后给我们送了鲜花,说这是最让她难忘的一个生日。”庞冉说,自己护理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但可能会让病人记住很久,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增强战胜病痛的信心。
专业品质和人文情怀的交融
“我们国家第一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琇瑛曾说过‘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这句话能够看出护理的价值,以及护士在医疗卫生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护理部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邓俊在提到护士的专业价值时表示。
护士是跟患者接触最多的人,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工作近15年来,邓俊经常用到一句话激励护理同仁:“救人一命,你是英雄,救成百上千条命,你是一个护士”。
邓俊说,医疗护理提供的服务可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护理的工作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既要求科学专业,更要求有人文关怀。
而随着护理专业的需要和人们对护理观念的不断转变,越来越多的男护士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男性护士也被一些人亲切地称为“男丁格尔”。
到2021年底,全国500多万护士当中,男性护士占到了3%,比2012年的1.8%提高了不少。
“患者对男性护士的刻板印象的确时常有之,但是,只要把护理职业做得足够专业,对从业者并没有特别的性别要求。”邓俊说。
邓俊表示,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未来社会上的护理需求会不断增加,期待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到护理专业的团队中。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依琳
编辑:梁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