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绣美天府②丨从大山里走出的“彝针彝线”大世界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吴思静 2024-01-26 10:07:51
时刻新闻
—分享—

从历史走到现在、从乡村走向都市

在巴蜀大地上

不计其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弥新

在新时代绽放夺目光彩

有这样一群绣娘

他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

一针一线间绣出一幅幅秀美画卷

她们既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文化创新发展的践行者

也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乡村振兴的引路人

新年伊始,又到“两会进行时”。来自基层一线的绣娘,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份,带来接地气、冒热气的建议与提案。

即日起,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推出网络微纪录片《绣美天府》,从绣娘的故事中看到一代代非遗传承人的接续奋斗,看到古老非遗的新时代表达,看到一个繁花似锦的绣美天府。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月25日讯(记者 李雪艳 石唯坚)“这边展示的都是我们彝族的民族服饰,小孩子的衣服卖得不错,因为都是手工的,大人喜欢给孩子们买来穿。这些卫衣是我们跟专业设计师合作的,胸前和衣袖上的花纹就是用的彝绣技艺。还有这些包包、玩偶、腰带……”在凉山州喜德县的几几彝绣农业专业合作社里,阿的几几熟练地介绍起自家的产品。今年36岁的阿的几几是凉山州喜德县的几几彝绣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一名省人大代表。

彝绣走过了上千年的历史,是凉山很多彝族妇女从小就会的手艺。但与从前不同,如今阿的几几靠着彝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蜕变。“我选择了彝绣,我就会继续传承下去。我希望这些绣娘可以背着娃,绣着花,顾着家,过着美好的生活。”

f934ca762e5189a49510c75b0a58362.jpg

生活好起来

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彝绣色彩浓烈,技法粗犷,反映彝族人的图腾崇拜和民俗风情,是彝族文化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传承的一种形式。

长期以来,彝绣以家庭式自产自足为主。跟大多数的彝族女孩一样,阿的几几的彝绣技艺最早也是跟着妈妈学的。“我们彝族女孩从小就会跟着妈妈学彝绣,但是都是自己用,或者送亲戚朋友。靠彝绣挣钱,是我从来没想过的。”

2019年,阿的几几一家从山上的土坯房搬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光明镇彝欣社区,住进80平方米的新房,迈出了几辈人都未能完成的一大步。

从此,阿的几几的生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在当地妇联的支持下,阿的几几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和钻研,在短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小学徒成长为喜德彝绣培训老师。她还在凉山州妇联举办的十佳绣娘评选活动中,获得金针绣娘称号。现在周边地区培训绣娘还经常邀请她去做讲师。“最开始我都不敢相信,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真是特别激动和开心。”阿的几几感叹道。

绣娘富起来

彝绣技艺搭上“文旅快车”

2021年,凉山彝族刺绣入选国家级非遗。这一年,小学没毕业的阿的几几成为了一家彝绣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当被问到为什么想成立合作社?阿的几几告诉记者,“我自己吃过苦,就想帮助更多人。我看到社区里有很多妇女,跟自己有着同样的境遇。”

在县妇联的支持和帮助下,阿的几几牵头成立起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她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彝族绣娘。“我们还去了西昌、杭州等地,跟彝绣大师学习彝绣的技艺,跟设计师学习更多彝绣的款式,也学习电商销售等知识。”阿的几几表示,绣娘想要多挣钱,就需要多学习。

成立合作社不久,阿的几几发现,最初承接的皮质包包等价格偏高的产品,销量并不尽如人意。这让她开始考虑合作社的产品要如何作出改变,才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

“我在网上看到有游客穿着彝族服装,在我们当地的景区打卡。衣服的价格相对便宜,还能租出去增加收入。于是就跟旅行社合作,从之前承接皮质包包的刺绣变成承接生活类、文创类的彝绣产品加工。”阿的几几告诉记者,现在销量好起来,绣娘的收入也增加了。

产业火起来

更多彝绣走出大山

1月的大凉山阳光正好。在合作社门口的空地上,绣娘们边晒太阳边刺绣,阿的几几坐在当中,不时指导几句。临近中午,阿的几几的笔记本上已经写下半页的计件工费了。

阿的几几介绍,现在合作社已有300多位绣娘。“你看,绣一条围巾25块钱,绣一双袜子15块钱。”阿的几几跟记者算起账来,“这种玩偶是我们跟淘宝的手作店合作的,一个的工费是7块钱,一名绣娘一天就能做20多个,能赚100多块钱呢。”

如今,彝绣已成为凉山州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越来越多的彝绣产品走出大山,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喜德县妇联主席邓莉介绍,近年来,喜德县打造喜德彝绣品牌,帮扶企业带动,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共有当地500余名绣娘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此次参加省两会,阿的几几准备了三项建议,“一是对彝绣发展的支持,二是对交通的支持,三是对旅游景点的开发。”阿的几几介绍,现在当地有了彝绣产业,如果加上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旅游,就能吸引更多人来喜德,让更多绣娘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通过文旅带动,当地的其他产业也能得到发展。“希望2024年彝绣越来越好。我们能接更多价格合适的单子,更多人来喜德旅游。”阿的几几笑着说。

出品人:方埜

总监制:雷和斌

总策划:楚彦

策划:唐明 侯敬文 蒋娜 代红

拍摄:杨译掀 熊雅绮 李赵卓

剪辑:杨译焮

采写:李雪艳 石唯坚

美术设计:代红 吴鉴桥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吴思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媒体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