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九江水文化01、九江水文化的江西背景

来源:大江网 编辑:吴虹莉 2022-07-25 17:26:01
时刻新闻
—分享—

讲了江西水文化,再讲讲九江水文化。

社会生活是文化的基础,现实是历史研究的目的。讲文化,就离不开社会;讲历史,就要联系现实,所以,讲九江的水文化,就要坚持和运用历史的唯物的观点与方法,认清省情特点,把握历史规律,提高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推动现在高质量发展。

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要讲九江,就要讲长江,讲江西,所以,讲九江的水文化,就要有全江西、全长江、全中国的视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了一方城。要讲城市,就要讲山水;要讲人文,就要讲地理,所以,讲九江的水文化,就离不开江西的山水地理环境。而江西的地理特征就是三面的山,加上五条江河,再加上北面的鄱阳湖和长江。

一、

首先来看江西的山和江。江西地形是南北长,东西短,三面环山,一面朝水。



(图片源自网络)

从三面的山下来了2400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形成了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五条江河,一起注入北边的鄱阳湖,然后流入长江,奔向大海。具体说来就是:

江西的东北面是景德镇和婺源,位于黄山余脉,从这里下来一条水叫昌江;东面是怀玉山,主峰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从怀玉山下来一条水叫乐安河,乐安河和昌江在鄱阳县城汇合成江西的五大河流之一饶河,注入鄱阳湖。

江西的东南面是世界双遗产武夷山,是江西和福建的界山,从怀玉山和武夷山下来的水,汇成信江,到余干注入鄱阳湖。

江西的南面是岭南,东南面武夷山流下的贡江和西南面大庾岭下来的章江在赣州城下汇合成赣江,再由南自北,贯穿江西。

从武夷山还下来一条抚河,流到南昌边上注入鄱阳湖。

江西北边的幕阜山和九岭山下来的水叫修河,弯弯曲曲地流到永修县,从吴城注入鄱阳湖。

江西只有一条河不往北流,那就是九曲河,她由安远县和寻乌县的溪水汇集而成镇江河,流经定南,进入广东的龙川县、博罗县。江西有一首民谣“江西九十九条河,只有一条通博罗”,这条河在博罗汇入东江,流向深圳、香港,所以,安远、寻乌是“东江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源头之一。

在江西的五大河流中,最大的河流是赣江,全长991公里,近1000公里,干流751公里,流域面积8.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51%。赣江年流量比黄河大,但分布不均匀,赣江有两个源,东源贡水出武夷山,西源章水出大庾岭,章、贡两水在赣州市八景台汇合后成为江。然后向北,一直往下流,流到江西的吴城,两边山脉不断有支流注入,注入鄱阳湖。

赣江是长江第几大支流呢?按长度排它排第七,按流域面积它排第八,按年均径流量它排第五。赣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江,更重要的是它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是非常重要的黄金水道。

二、

再看看江西的鄱阳湖,古时叫过彭蠡、彭蠡泽、彭湖等,南部称“宫亭湖”。206年(建安十一年)周瑜率军“还备宫亭”(《三国志》),即指庐山之南、星子县城以东水域。

远古时期,鄱阳湖是一个过水湖,长江从湖中穿过,长江以南的鄱阳湖很小。那时的海平面比现在低,长江底床也比今天深,鄱阳湖水会迅速注入长江,不能在鄱阳湖盆里积蓄,形成湖泊。

冰期过后,气候变暖,海平面慢慢上升,对长江的水产生顶托,长江河床的溯流侵蚀停止,长江和鄱阳湖盆的高差逐渐减少。距今6300年属于全新纪最温暖时期,雨量充沛。古长江出了武穴后,就分散为众多的游荡型中小河流,北至黄梅城关、南至现今九江市形成一个巨大的扇形三角洲,尚未形成主泓道,呈现沼泽地貌。后来人称彭蠡古泽。九江就跟这里有关,毛主席词“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中的“九派”就指这一带形成的彭蠡古泽。请看彭蠡古泽图(谭其骧、张修桂,1982):



彭蠡古泽示意图(谭其骧、张修桂,1982)

长江从三峡出来,在武穴扇形展开,在现在的九江市,与江西、湖北、安徽三省的河流汇集,水势浩淼,水面壮阔,形成彭蠡泽,并向大海流去。

约在秦末汉初,长江主泓道形成,形成现在的格局。今湖口石钟山至都昌老爷庙一线由庐山隆起形成的湖口地塹被水充满,石钟山这个位置就是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线,古人沿用旧名称这一水域为彭蠡湖。现在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从湖口石钟山这里开始算长江下游,是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线?因为这个地方是一个很重要的地质现象。在那个时候,湖面往南面倾,形成现在的水域,古人称作彭蠡湖。彭蠡湖的南端没有到达现在的吴城的位置,只是到了现在老爷庙对面的松门山,松门山的南面是河网交错平原地区,良田万顷。南朝萧梁有四大粮仓,除太湖粮仓、钱塘粮仓外,鄡阳粮仓、豫章粮仓都在这一区域。(《隋书·食货志》)

319年、327年直至412年,在今南昌、九江、吉安等地连续发生五次5、4级以上的地震。地层构造活动强烈,河网交错、田园阡陌、水路交通发达的鄡阳平原开始沉陷,逐步沼泽化。同时,鄱阳湖整个分布于长江南岸,湖水逐渐南侵,湖面扩大。更重要的是,松门山被地震震开了,湖水开始往南倾泻。



宋代的鄱阳湖(谭其骧、张修桂,1982)

上图中,长江、湖口至老爷庙的那条水道、老爷庙水域都很清楚,松门山一被打开,彭蠡湖水就往南灌,一直灌到今南昌的矶山、余干的瑞洪。

这引发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首先是鄱阳湖周边的县城发生了变化,地震和湖水南浸,沉了海昏、枭阳两个县,德安也沉了一部分。以前,鄱阳县不在湖边,鄱阳县只是在鄱河之北才叫鄱阳。后来,彭蠡水到了鄱阳县的城边,才用鄱阳县的名称命名这个湖,从此,“彭蠡湖”就叫“鄱阳湖”了。所以,鄱阳湖是因鄱阳县而名,而不是鄱阳县因鄱阳湖而名。

海昏侯墓就是这时被震坏并被淹没的。俗话说“汉墓十室九空”,而海昏侯墓保存完好,现在出土文物已达2万多件,非常壮观,令人震惊。海昏侯墓为什么没有被盗呢?因为水淹造成了密封的环境,小偷找不到,才没有被盗。不是盗贼不聪明,而是他算得过天,却斗不赢地,这里发生地震了,进水了。

那为什么海昏侯墓打开棺材后却没有尸体呢?不像长沙马王堆那样有干尸,干尸上有丝织品。而海昏侯的等级高于长沙马王堆墓主,他身上的衣服肯定更好,但因为进了水,全都腐烂了。刘贺这个人当过王、侯、皇,三者集为一身,全中国有史以来就他一个人,下葬时的等级是侯,就算是侯,也比长沙马王堆的墓主级别高,但长沙马王堆里有干尸,上面的服装是完整的,代表了汉代的纺织水平。而海昏侯尸体衣服如有保存,其身上的衣服肯定更好,但因为进了水,全都腐烂了。

除了城市有变化之外,航道也有变化,原来的航道是怎么走的呢?主要是走东鄱阳湖,但松门山一打开,主航道就走西鄱阳湖了,从长江经松门山到吴城,从吴城进赣江,到南昌、樟树、吉安,到赣州,这就成为了南来北往的千年历史大河道。这是非常重大的事件,所以松门山-吴城是非常重要的。

鄱阳湖南倾,鄱阳湖的水面也发生了变化,整个水面不在长江以北了,全到长江以南了,一直到南昌城下。

后来,鄱阳湖围湖造田,鄱阳湖急剧缩小。1954年水位22米(吴淞基面)时,水面面积4390平方公里,1985年减少到3222平方公里,缩小四分之一以上。

1998年洪水后,在党中央的关心下,九江、南昌、上饶等沿湖地区人民群众,退田还湖、移民建镇,98万人退往高地居住,湖泊萎缩的趋势得到遏制。现在鄱阳湖丰水期的水域面积基本恢复到了1952年的水平,到了4千多平方公里。

江西的地理格局基本就是“山、江、湖”:三面的山、五条江、一个鄱阳湖。这个“山江湖”的地理单元相对独立、完整,占江西面积的95%多。自设立豫章郡以来,江西的行政区划与地理格局就基本没有动过。因此,赣江是江西的母亲河,鄱阳湖是江西的母亲湖,江西人往往说自己是井冈儿女、赣鄱儿女。井冈山是“山”,赣鄱是赣江、鄱阳湖,就是“山江湖”的儿女。

江西“山江湖”的地理特点让人明白,除长江之外,江西没有一条河流是从外省流入。天上的水下来,三面环山,像个漏斗,把水引入鄱阳湖,流入长江。所以,生态的好处自己享受了,但江西的山水如果有污染,那也赖不了别人,所以我们要担起责任来。2000年,中国地方政府有两个项目参加了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其中一个就是江西的山江湖治理工程。现在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做的是越来越好了,但还要进一步把生态保护摆在优先位置,为高质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江西“山江湖”的地理特点,是我们认识九江水文化的外部环境。


来源:大江网

编辑:吴虹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媒体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