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洪旭
你对护士的印象是什么?很多人的答案是:白衣天使,打针输液、护理换药、采集核酸。其实,还有一些护士在大家不知道的岗位,默默奉献、守护生命。
今年5月12日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近日,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带你走近多位幕后的白衣天使,见证她们在不被大众熟知的岗位,用爱心和责任为患者服务。
这些幕后的白衣天使,有的在门诊坐诊,为病人处理伤口造口;有的坚守发热门诊,守住疫情防控的“闸门”;有的值守医院消毒供应室,用匠心筑起医院感染“防火墙”。
护士坐诊 方便慢性造口伤口病人门诊就诊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护士长:王丽娜
·从事护理工作22年
“你们的手很轻、很柔,老人就想来找你们。”5月11日上午9点半,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伤口造口门诊,颜先生带着72岁的母亲,找到王丽娜进行造口护理和换药。
5月11日上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护士长王丽娜在门诊为老人护理造口。记者王洪旭摄
专科护士换药,老人的直接感受是不疼。为此,颜先生每周带母亲来一次医院的门诊进行护理。颜先生的母亲去年11月做了造瘘手术,在腹部留下一个造口,护理要特别细心。
当天上午,王丽娜和同事十分钟左右就为老人换好了药,老人十分满意,连声说“谢谢”。
以往,一些造口病人可能要住院进行治疗和护理,但现在不用住院,在门诊花几十元就能换药护理,减少了住院时间,还可以节省了费用。
5月11日上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护士长王丽娜在门诊为老人护理造口。记者王洪旭摄
王丽娜从事护理工作22年,在普外科工作时间有18年。如今,她是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护士长、伤口造口小组组长。
由于长期在普外科工作,王丽娜发现很多肠癌的病人,手术治疗做了造口,需要严格的护理才能愈合。为此,2015年她申请到中山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学习,3个月后熟练掌握了造口治疗和护理技术,并通过了考核。
回到海南,王丽娜便开始在病房为慢性伤口及造口病人进行专业护理。随着病人的需求增加,经向医院申请后,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门诊楼开设了伤口造口门诊,王丽娜、周婷等专科护士,在门诊为慢性伤口及造口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护士长王丽娜。记者王洪旭摄
“她们态度很好,热情又专业、速度快、手也巧。祝他们节日快乐!”半年多来,颜先生经常带母亲来到造口门诊就诊,与王丽娜十分熟悉,每次看到护士换药,母亲不喊疼且十分满意,他的内心就充满了感激。
坚守发热门诊 守住疫情防控的“闸门”
·海口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副护士长何水莲
·从事护理工作25年
在新冠疫情发生以前,很多人对发热门诊没有印象,也没有特别在意。如今,发热门诊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闸门”,成为医院抗击疫情的前线。
海口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副护士长何水莲,守住疫情防控的“闸门”。记者王洪旭摄
如今,不少人对发热门诊会有恐惧心理。海口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副护士长何水莲说,大家没必要恐惧,如果确实存在发烧(体温超过37.3℃)要先到发热门诊就诊,由发热门诊的专科医生进行病史的采集、详细查体,并且进行初步的检查来寻找发热的病因,以做进一步的分诊和相应的治疗,这样才更加放心。
其中,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有普通感冒、肺炎,以及季节性的传染病,例如流感、水痘、麻疹、风疹、登革热,甚至还有部分患者是比较少见的疾病以发热症状就诊。
何水莲从事护理工作25年,前22年都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她临危受命,调到发热门诊工作。3年来的抗疫工作中,她坚守发热门诊,对发热病人进行初步筛查、诊治,对疑似病人进行转送定点医院收治。
为了能做好发热门诊工作,何水莲不断学习新冠救治疫情防控新知识、新技能,在科内做好传帮带,承担院内防护服穿脱及核酸采集操作培训任务。
今年3月,正在上班的何水莲,突然接到医院护理部电话,一位新冠确诊病例即将转运到海口市人民医院,询问她能否带领护理团队接下此项任务,她听后毫不犹豫答应了,她连家都没有回,让家人送来简单的生活用品及衣物,便进入隔离病房,投入到接诊病人的工作中。
“深知病毒的危害性,严把病人救治、医护人员防护安全关。”何水莲说,在病房里时刻关注病人及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及营造减压氛围,最终顺利完成治疗任务,实现病人、工作人员零感染的工作目标。
何水莲为患者采集核酸。受访者提供
“在发热门诊都要穿防护装备,工作时间不能摘口罩,出来时已经汗流浃背,衣服都湿了。”何水莲说,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所有发热病人都要先到发热门诊就医,经过发热门诊快速排查才更加安全,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的“闸门”,她将带领发热门诊护士们,坚守岗位,守好安全“闸门”。同时,她希望所有护理同仁,开开心心上班,开开心心回家。
用放大镜检查 筑起院感“防火墙”
·海南口腔医院消毒供应室负责人王秀菊
·从事护理工作36年
在医院里,有一些消毒供应室护士,虽然不直接与患者打交道,但却与患者生命安全休戚相关,她们肩负着全院复用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
在诊疗过程中,诊疗器械会不可避免地被患者血液、唾液等污染,如复用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极易变为传播病菌的工具,导致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因此,无菌复用器械消毒是否彻底,不仅决定着医院的诊疗工作能否正常开展,也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
5月11日上午,海南口腔医院消毒供应室负责人王秀菊,在放大镜下查看器械消毒情况。记者王洪旭摄
今年57岁的王秀菊,是海南口腔医院总院消毒供应室负责人,也是一名从事医疗器械消毒工作27年的护士。2019年,王秀菊从海南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岗位上退休,随后返聘到海南口腔医院工作。“我也想发挥余热,做好器械消毒供应工作。”王秀菊说。
每天早上8点前,王秀菊和同事们就会早早到岗,通过打印追溯系统上各科室录入的器械单,推车到各个临床科室回收污染器械。这些污染器械会通过专门的污物电梯运送回消毒供应室,并从专用窗口送入去污区,避免交叉感染。器械进入去污区后,清洗岗的护士会将各科室的污染器械根据器械特点,进行分类、清洗、消毒、干燥。
5月11日上午,海南口腔医院消毒供应室负责人王秀菊,退休了继续发挥余热。记者王洪旭摄
这是感染风险最大的一道程序,在进行手工清洗器械时,护士会“全副武装”,戴上口罩、帽子和面罩,穿上防护围裙,套上双层的橡胶手套和防水鞋。但即便如此,一不小心仍有可能会被锐利的器械所伤、感染疾病。
“因为无法确定刷洗的医疗器械是否被梅毒、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患者感染,所以刷洗每一件器械都要小心翼翼。”王秀菊说,不同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不同,每一步都必须严格遵循规范的流程操作。完成清洗消毒干燥的医疗器械会进入检查包装区。
5月11日上午,王秀菊在放大镜下对着一盒镊子看了又看,发现一把镊子上有小白点,她立即用酒精擦拭后,再次检查才放心。
“包装前,要在放大光源下,对每把器械的清洗质量及功能的完好性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器械返回去污区重新清洗消毒,对检查合格的器械进行组装和包装。”王秀菊说,放大镜一般放大20倍,很多细微的污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5月11日上午,海南口腔医院消毒供应室负责人王秀菊,在放大镜下查看器械消毒情况。记者王洪旭摄
最后这些包装好的器械包会放入灭菌容器进行灭菌,并通过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确认灭菌过程合格后方可发放无菌物品,然后运到临床科室,用于给患者治疗。
王秀菊说,一个复用器械完成“从污到洁”,要经过10多道严格的工序,耗时数小时,每一个消毒供应室的护士都要有耐心和责任心。目前,海南口腔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护士们,每月平均消毒灭菌器械2万多件。碰上节假日,患者就诊量激增的时候,器械消毒的次数和数量会更多,加班是常态。
“这个工作虽然平凡,但能保证每件器械的合格供应,预防院内感染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为这份工作而感到骄傲。”王秀菊说。
来源:南海网
作者:王洪旭
编辑:吴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