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姚潇雨 李钊铭 威海报道
“以史为鉴,发愤图强!”
“刘公岛的厚重历史似一本书,让你穿梭时空解读并产生一种责任。”
……
这些话语,是网友们在“@威海刘公岛景区”评论区的动情留言。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威海湾湾口,岛面积3.15平方公里,岛岸线长14.95公里,在国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诸多海上战事发生于此,特别是甲午战争,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迹。
2020年,威海在刘公岛打造了全国首个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题的教育培训基地。通过一处处遗迹旧址、一张张历史图片,时时提醒着人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爱国三问,80多年后愈加振聋发聩
1898年5月23日和24日,根据中、英、日三国协商,在黄岛炮台举行英国租占威海卫升旗仪式。5月23日,日本太阳旗降下,中国黄龙旗升起。第二天,黄龙旗又换成了英国米字旗。
如今这里经过修复利用,被打造为一处国帜主题公园,于今年6月对外开放。
刘公岛游客中心讲解员沈琳琳为我们详细讲解了那段历史:“在当年的交接仪式现场,一名北洋海军的年轻军官——张伯苓深受触动,这样令人心碎的场景,激发起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他弃武从文,创办南开大学,并发出‘中国不亡有我在’的呐喊。”
讲到这里,沈琳琳伸手指向面前的国歌主题墙,墙上镌刻着张伯苓老校长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张伯苓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种下自强图存的新希望。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南开大学考察时讲到,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为了用好这些历史资源,让它们焕发时代光彩,去年,威海在刘公岛打造了全国首个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题的教育培训基地——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
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根据“串点成线、连线成块、覆盖全域”的建设思路,形成一个龙头板块、三个专题板块的全域国家安全教育培训基地总体架构。作为常态化开展全民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好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被列入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目前,基地27处教学点及9处国家安全主题公园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沈琳琳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威海将国家安全教育列为“必修课”,让人们在警钟长鸣中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沉浸体验,国家安全入脑入心
采访当日,记者遇到了带孩子来刘公岛参观学习的王女士。在公所后炮台体验馆,她通过点击和滑动数字触摸屏和数字透明展柜,了解了火药和炮弹的相关知识,和孩子“对阵”操纵火炮,学习如何瞄准与发射。“能够亲身体验,尤其是对小孩子来说,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当时海军的装备情况,也能够记得更牢。”王女士说。
作为近代以来刘公岛上修建的第一座海防炮台,公所后炮台虽然经历多次战争,但遗址保存完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在最大程度保留公所后炮台遗址风貌的基础上,体验馆充分利用数字交互、数字投影等技术,通过数字演绎的方式,再现刘公岛保卫战场景。
“讲到年代的时候,语速要放慢一点,让游客听清楚。”
“这场战争涉及的哪些国家和人物,要重点突出一下。”
“跟小朋友讲解的时候,要多互动,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
在让警醒之声更有现代感的同时,刘公岛上的讲解员们还会变换视角、转换语言,让历史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沈琳琳告诉记者,随着展馆升级改造,解说词自然也要更新,“在叩问历史的时候,也要和当下的时事政治紧密结合起来。”
过去,刘公岛主要是激活了东泓炮台等集中在东部的历史文化资源。伴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的打造,如今,黄岛炮台和公所后炮台等历史资源,也被充分利用起来。
在建设过程中,基地始终把完善教育服务功能、提升承接培训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梳理教学资源,不断壮大师资力量,针对不同培训时长和对象开发2—5天的特色教育培训套餐,不断完善教学培训体系框架。此外,组织编印2套教学丛书、2套展陈丛书,广泛搜集资料编印基地情况概览,为开展特色教学培训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北京、广东、山西等省内外180多批次4万多人到基地参观学习。
沈琳琳说,现在刘公岛教学区还实施讲解员“拔尖”计划,每月开展“红色故事小演练”。基地在修复建设公所后炮台体验馆等特色“打卡地”,增加互动性,吸引人们走进来的同时,还组建了“百人红色宣讲团”,走进部队、企业、学校等地,打造“行走的党课”,让警醒之声更具时代感、传播更深远。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姚潇雨 李钊铭
编辑:吴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