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四分半|候鸟“北飞”:温暖的逆行

来源:华龙网 编辑:雀雀 2019-01-21 14:46:03
时刻新闻
—分享—

2018年春运期间,重庆火车北站一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嵩 摄

  文/佘振芳 周晓雪 邱小雅

  1月21日,2019年春运正式拉开大幕。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被称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类大迁徙。

  每年到了这个时节,在外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就像候鸟一样,不辞奔波劳苦,跨越千山万水,只为抵达那个叫“家”的地方。

  但我们注意到,最近一两年来,有一群人却开始了不一样的选择。在火车站、机场、长途汽车站……他们多数已两鬓斑白、步履蹒跚,身上的大包小包引人注目。那里面装着的,都是儿女们最爱吃的,或是妈妈亲手做的腊味,或是爸爸精挑细选的家乡特产。为了让儿女不再奔波折腾,他们选择踏上一条和大多数人方向相反的团圆路。

  【来】

唐小丽去年带家人去海南过春节,沿路在贵州停留。今年,她打算带家人去香港过年。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

  18日下午5点半,重庆南岸一幼儿园门口,最后一个家长接走了孩子,看着母女俩牵着手走远,24岁的张媛舒了一口气。

  心里一动,她掏出手机,手机屏保是全家福,中间是她,爸妈在两边,三个人笑得灿烂。她打开备忘录,上面写着一行字:“1月25日,G309,安阳东-重庆北站。20:29到。”

  是的,很快,自己的爸妈也要来到身边了。心底生出雀跃和期盼,张媛往家庭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对了,重庆这边没有暖气,屋里冷,你们带上厚睡衣来。”

  张媛是河南人,来重庆工作已经一年多了,现在是南坪一所幼儿园的大班班主任。

  虽然幼儿园有寒暑假,但作为班主任,她还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比如准备新学期的教学计划等等,直到过年前才能休息。父母挺支持她,让她安心工作,他们来重庆过春节,也看看女儿工作生活的地方。

  2017年7月,从安阳师范大学毕业的张媛提着一个28寸的行李箱,只身来到了重庆。临走时,爸爸很不高兴,说“女大不中留”“翅膀硬了就飞走了”,好几天没理她。

  但在年轻的张媛看来,重庆挺好的,包容性强,让她这个外乡人感到亲切。很快,她交了一群豪爽热情的重庆朋友,其中也包括男朋友,俩人已经首付买了一套小房子,打算定居在这座城市。

  去年春节,她好不容易抢到回家的票,赶在大年三十到了家,却发现才半年不见,爸爸就老多了。“去年有张图在网上热传,满头白发的母亲在车外,送别春节回程上班的儿女,那场景让人心里酸酸的。”张媛便想着,今年让父母早点来重庆,也好多聚几天。

  和父母商量时,张媛原本还有些忐忑,没想到父母一听就同意了:“你回来不好买票,难得折腾。我们一家人在哪过春节不是一样?”

  每天,张媛都倒数着和父母相聚的日子,早早地买好了川味香肠、腊肉,要等父母来尝尝。她打算带他们去泡泡温泉、吃吃火锅。爸爸对历史很感兴趣,可以逛逛白公馆、渣滓洞。

  “老听人说重庆有个网红景点洪崖洞,我们也来见识见识。”微信那边,爸妈乐呵呵地发来语音消息。

  其实,做出张媛一样选择的人不在少数,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了解到,去年,春节期间从外地来渝探亲旅游的60岁以上老人就有184900人次。随着重庆经济发展,外地来重庆发展的人也越来越多。根据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市外外来人口达到167.65万人。

  【去】

赵嬢嬢从重庆带到北京的折耳根已经上了桌。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

  和张媛同样期待父母来身边团聚的,还有远在北京的罗洁。

  “妈老汉,东西别带太多了,该托运的就托运,免得拿起累……”电话那头,36岁的罗洁忍不住像平时叮嘱女儿一样,不厌其烦地叮嘱着自己的父母。

  “晓得了晓得了。” 江北机场T3A航站楼大厅里,赵嬢嬢一边“敷衍”女儿,一边跟老伴说,“诶,你把那个折耳根放上头撒,弄到下面遭压坏了,还啷个吃?”

  女儿最爱吃折耳根,在北京很难买得到。出发前一天,老两口专门去菜市场挑了一大袋新鲜的折耳根,回家后还仔仔细细地洗干净、晾干水分,用保鲜袋小心地呵护着。左邻右舍问起,老两口骄傲地说:“女儿接我们去北京过年。”

  大厅里传来悦耳的女声:“前往北京的旅客请注意,您乘坐的CA1450航班现在开始办理乘机手续……”听到广播后,赵嬢嬢麻利地挂了电话,老两口噌地站起了身。

  两个小时四十分后,他们就能见到3年没有一起团过年的女儿了。手提袋里、行李箱里放着都是女儿爱吃的东西,除了那一袋“宝贝”折耳根,还有特意去村里买来的香肠和土鸡……

  今年,是罗洁定居北京的第16个年头。2003年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决定和男朋友去北京打拼。做过出版社编辑,也当过企业公关,一路“升级闯关”,她成了一家外企大中华区的负责人。

  如今,罗洁和丈夫在北京买了房,女儿正在读小学,一家人生活美满。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在父母身边陪伴。因为事业正在上升期,她几乎每年春节都没空回重庆老家。

  “正好爸妈今年退休了,时间也比较充裕,可以避开春运早点来北京。”提前一个多月,罗洁便早早地为父母买好了机票,老公也为在山东的父母买好了机票,一大家人决定在北京团年。

  这个春节,罗洁打算好好计划时间,陪父母逛逛北京城,坐着聊聊天。

  【团圆】

央视报道截图

  回家,过年。

  中国人对团圆的深刻情结,凝聚在数十亿计的春运数字上。

  1999-2014年,春运客运量持续增长,2015年略有回落,随后几年相对稳定。2018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约29.7亿人次,与2017年持平。

  但在这庞大的数据中,不可忽视的是如张媛与罗洁一样选择“反向春运”的群体。

  相对以往回到父母身边过年,年轻人选择将父母接到自己身边过年,被称为“反向春运”。

  携程火车票事业部CEO张旭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自除夕车票开售后,从国内三、四线城市前往主要一、二线城市的火车票就出现了明显的购票高峰。而在反向过年的购票群体中,“80后”的占比接近7成。

  在张旭看来,“反向春运”的逐渐风靡,不仅能有效缓解集中返乡的压力,还能一定程度上利用春节期间的闲置资源,对于整个市场而言,益处良多。

  “大家都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其实对我们来说,父母在哪,哪就是家;一家人在哪,哪就是年。”对在某股份制银行上班的唐小丽来说,她的团圆之地不在家乡,在别处。

  身为重庆人的她,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不在重庆过年了。前年在珠海,去年在海南。她选择出去过年的原因是,重庆春节期间冷,同时带小孩出去开开眼界,也趁老人走得动出去走走。她一开始以为老人会不习惯,结果连续两年在外过年后,老人比她还积极:“今年去哪过年啊?”

  作为“反向春运”的一种,旅游过年的确越来越受青睐。据携程统计,去年春节期间,全国实现旅游总收入4750亿元,同比增长12.6%。如果按照去年的增速,今年春节,国人预计可能花费超过5000亿元在国内旅游上。

  一个多月前,唐小丽便买好了一家五口去香港的机票,她期待,在维多利亚港听到的新年钟声,和在解放碑听到的别无二致。

  后记

  除去票难买、假期短等因素外,“反向春运” 也折射出一些新的时代变化,外来人口融入新的城市,工作收入稳定了……而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会有更多的外来人口融入城市,这种“反向春运”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

  “候鸟”不再南飞,只要前方是家、是团圆,纵然逆行也温暖。

来源:华龙网

编辑:雀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媒体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