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夜新闻丨“蟋蟀猎人”凌晨两点下地淘金 这里的虫子能换车

来源:齐鲁网 编辑:雀雀 2018-08-17 14:39:57
时刻新闻
—分享—

_DSC9639.jpg

在山东宁阳县的泗店镇,每年的8月份,在外打工的人们大多数会选择请假回乡来抓蟋蟀,运气好的一个蟋蟀就能卖到上万元,甚至几万。他们大约凌晨两点出发,奔波在各个村里的玉米地里,一支手电筒是他们唯一的光线,听声辨位,一直忙活到天亮。近日,记者就来到了宁阳县泗店镇,跟随这里的“蟋蟀猎人”的身影,记录下他们的“淘金之路”。

_DSC9469.jpg

12点半集合,两点准时到达,然后在地里待上一夜,吃过早饭再继续抓蟋蟀,一直到上午11点,这些“蟋蟀猎人”才会回程。

_DSC9546.jpg

凌晨两点,泗店镇村民王际龙和镇上的11个人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前几天老王已经捉到了一个3000块的蟋蟀,“去年这里一只最贵的蟋蟀卖到了11万,到了上海又被炒到16万,一个蟋蟀能买一辆车啊”老王对记者说。

_DSC9529.jpg

这几天是蟋蟀交易的最佳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老板”都来到镇上收蟋蟀,为此老王特意拿了20多个装蟋蟀的竹筒,希望来个大丰收。

_DSC9702.jpg

手电筒的光线在漆黑的夜里只能照到大约一个平方,加上蟋蟀体型小、机动性较强,扑捉需要一定的经验技巧。

_DSC9496.jpg

雨靴、雨裤、迷彩服,是这些“蟋蟀猎人”的标配着装。晚上的玉米地里不仅玉米叶能划伤胳膊,只要钻进去,光露水就能把衣服全部打湿。

_DSC9614.jpg

眼疾手快,老王听着蟋蟀的叫声,很快抓到了一只,不过老王却说,这只不怎么样,运气好也就能卖200块钱。

_DSC0035.jpg

早上五点半,这里的蟋蟀交易市场就开市了,抓了一夜蟋蟀的村民会带着自己的“战利品”来集市上卖,“蟋蟀经纪人”坐在小桌子上一一检查。每到这个时节,这里的村民不论在哪个地方打工,基本上都会回家参与到捉蟋蟀的战役之中,并形成了男人捉蟋蟀、女人去销售的惯例。

_DSC0041.jpg

近几年,由于蟋蟀市场的发达,抓蟋蟀的人越来越多,好的蟋蟀却越来越少,更有甚者拿家养的“地白”蟋蟀去以次充好。“你这是地白,不要不要”,来自北京一位“蟋蟀经纪人”一眼就分辨出了蟋蟀是饲养的。

_DSC0004.jpg

普通的蟋蟀价格在20到50块钱,本地收蟋蟀的商贩往往看是同乡,会多给几十块钱。不一会,一个摊位上就挤满了人,交易也在几分钟内完成。近些年,县里为了更好地规范蟋蟀交易,建起了蟋蟀交易市场,每个摊位由一个小方桌和一个马扎组成,摊位费也仅需十几元。看似简单的交易市场,但每日蟋蟀成交量近万只,成交额上百万元。

_DSC0206.jpg

蟋蟀又名百日虫,不仅抓蟋蟀有门道,其喂养更是一个精细活,给蟋蟀喂食、喂水的餐具很多也价格不菲,有些甚至出自名家之手。

_DSC9885.jpg

很多“虫王”蟋蟀能卖到十几万,向这些“虫王”死后都有棺材,其中不乏名贵木料。

_DSC9843.jpg

据统计,去年宁阳县蟋蟀产业产值达到了7个亿。蟋蟀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镇上的一些年轻人做起了蟋蟀工艺品。

_DSC0243.jpg

80后的朱军,是这里蟋蟀产业的代表人物,圈里人都叫他大军。和传统的“蟋蟀人”不一样,朱军把蟋蟀文化搬到互联网上进行传播推广,与时俱进探索新的蟋蟀网上交易途径。在此基础上,还开辟一片1000亩的保护区,用于保护宁阳珍贵蟋蟀资源,继承发扬宁阳蟋蟀文化,逐渐成长为新时代下的宁阳“新蟋蟀人”。

_DSC0178.jpg

在大军的工作室,工作人员把收来的蟋蟀测量大小后,拍摄上传,然后发往全国各地。

_DSC0368.jpg

每天成交上百单是常事,大军的“蟋蟀客服”忙碌地处理着来自全国的订单。

_DSC0382.jpg

快递,加上冰块等专业的容器,能保证运到买家手上蟋蟀依然存活。

_DSC0447.jpg

蟋蟀文化是一项具有浓烈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宁阳斗蟋蟀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自古就被誉为“江北第一虫”。宁阳县是历代进贡皇朝斗蟋的取虫宝地,清朝秦偶僧著的《功虫录》中曾记载,皇宫中的虫王,宁阳占一半以上。泗店镇共有人口约4.2万,立秋前后,会有近20万人来到这里“淘金”,两个多月时间泗店镇农民户均能增收万余元。为此,这里还建起了蟋蟀博物馆,用来传播保护蟋蟀文化。

_DSC9875.jpg

早在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就喜欢养蟋蟀玩,还总结出蟋蟀有“五德”。他说这虫儿:“鸣不失时,信也;遇敌必斗,勇也;伤重不降,忠也;败则不鸣,知耻也;寒则归宁,识时务也。”不少人认为蟋蟀是玩物丧志,是赌博的一种,但其实,蟋蟀是无辜的,当地政府也在积极引导更佳积极向上的蟋蟀文化。

  闪电新闻记者 白少光 宁阳报道

来源:齐鲁网

编辑:雀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媒体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