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敬业,1955年生于湖南怀化。1976年入伍,在部队从事文书、参谋、干事等职,曾两次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回地方后,任县文化局副局长、文联副主席、书协副主席等职。
谌敬业现为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联合国(北京)书画院副院长,其作品被中华国礼中心收藏,并特邀为名书画家。今年5月曾获“中国绿画”书画大赛创新奖,名列前十。其书法作品由国家邮政局作为2014年度书法家作品发行,并多次参加全国性的书画捐助活动,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为民网长沙12月9日讯 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廉洁为民”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广大艺术家们更是以“廉洁为民”为导向,创作了一批批贴近群众、弘扬正能量的优秀作品。近日,为民网艺术频道《艺术之子》栏目专访了一位“以廉为荣”的知名书画艺术家——谌敬业老师。面对采访,谌老师侃侃而谈,用丰富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他不一样的书法创作之路。
谌敬业接受为民网《艺术之子》栏目专访
为民网:在廉洁文化书画展上,我看到您为书画展创作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为主题书法作品,书法干劲有力,特别震撼。您当时怎么想到写这几个字?
谌敬业:我认为“廉洁为民”要突出的主题还是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我写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是孔老夫子提出来的,可以说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涵盖了全社会道德思想行为。
孝,对父母要孝顺;悌,对兄弟要和睦;忠,对祖国要忠诚;信,对朋友要诚信;礼,对师长要讲礼仪;义,为人有正义感。廉,为官要清廉。耻,要知耻后勇。这些是对做人提出一整套的要求。
有这么一个对联,上联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下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没有铜钱可做来。一个是物质上的东西,一个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他非常的对仗和工整,人没有柴米油盐不能生活,这“八礼”是不需要金钱就可以做到的,可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扬、继承我们这个“八礼”。
谌敬业书法作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NextPage]
为民网: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要贴近人民群众”、“要弘扬正能量”,作为书法艺术家,您怎么看待文艺创作弘扬正能量?
谌敬业:毛主席曾经说过:发扬光荣传统,争取更大胜利。所谓发扬光荣传统就是让过去好的东西传承下去。这次总书记提出的“文艺创作要弘扬正能量”也是这个意思,要将好东西传承下去,去影响更多的人。这次“廉洁文化书画展”弘扬的“廉洁文化”就是能够给人鼓舞、鞭策、催人奋进力量的好东西。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现在创作的作品中,大部分都是把中华的传统美德和书法艺术有机的结合,体现的是给人以警醒、催人奋进的正能量。“中华八礼”、“孔孟之道”以及一些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我创作的源泉。我必须将这种传统的、优秀的、古典的好东西用书法作品来继承和发扬下去,去影响后人。
为民网:我记得您之前说过,字写得好可能是“字匠”,不一定是“书法家”。那您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是什么?
谌敬业:书法是中国的“国宝”,是五千年文化的结晶。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艺术,有着无限生命力。书法不是简单的写字,他讲究法度,也就是有规矩,如果没有规矩了,那就不叫法,叫“字匠”,就是写字。
所谓的法度,是我们长期以来留下来的严谨的规定,他不能随便乱来的。比方说,我们书法草书,王羲之的《草诀歌》有一句口诀,叫做“点三上下心”,也就是说三点怎么排列,横着三点是个心,竖着三点是个山,上面一点底下两点是下,上面两点底下一点是个上,这四个字是有严格规矩的,位置摆错就是另外一个字。这是传统、也是规矩。
时下,有部分人,在传统的还没继承下来就谈创新,乱舞一通,龙飞凤舞,遍地开花,这简直是亵渎,是侮辱中华文化。这些人这样的事都能做出来,那还有什么做不出呢。
为民网:书法艺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据我所知,您从小就接触书法,但真正潜心练书法是在部队的时候,是怎样契机让你走上书法这条路的?
谌敬业:我走上书法这条路有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父辈的影响,我父亲在当地算个文化人,写的一手好字,我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父辈熏陶。
第二是启蒙教育,我们当时启蒙的时候,一律要用毛笔,三年级之前所有的作业都要用毛笔来写,所以在驾驭毛笔的技巧上从小打下了基础。
第三个因素,也是最重要因素,和我的工作有关。我1976年入伍到部队,在我充分发挥特长,当上了文书。在部队写写画画、出黑板报这些都是文书的事,当时部队也是用毛笔写黑板报,所以在这里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书法基础打得相当牢固。在1979年临战前夕,我创作了一大批对联、标语,鼓舞了军心民心。
所以三者联系起来,总的来说,是部队培养了我,是“军魂”成就了我。经过部队的成长,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改变了我人生观,我一生别无他求,只求在书法的海洋里遨游,矢志不移的追求书法真谛至老至终。
为民网:您在部队22年,参加了2次对越自卫还击战,可以说是经历了“生死考验”,这20多年的部队经历对您书法风格有什么影响?
谌敬业:我曾参加过两次对越自卫还击战,共三个月时间。其实,军人和书法,这两者我认为有十分相似的关系。从老百姓到军人,有一个过程,军人要从“立正”、“稍息”学起,坐有坐姿,站有站像,走路每步75公分,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养成,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写字也一样,一般的认为“楷”如立,“行”如走,“草”如飞,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历练。
作为一个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写字的话,要继承传统的东西,不能想其他的歪主意。在传统没有继承好,谈什么创新,搞新的派系那是不行的。军人雷厉风行,我的字里面都能体现这一点,不拖泥带水,笔画很干净很利索,这里面有很内在的关系。
为民网: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中楷书最难写好。刚才我看到您的楷书写的非常好,您认为楷书最大特色是什么?
谌敬业:楷书的特色就是规矩,容易辨认,楷书是学书法人打基础的东西,如果楷书都写不好,你就去写行书,草书,这个就有点本末倒置,把程序搞颠倒了。学楷书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哪一个书法家能说“我的楷书写好了”,不用再写了,没有的。有些是学到老,还在写楷书。
我的崇拜偶像田蕴章老师,他的楷书写的这么好,他还在说他没有写好,他曾经在7岁的时候说过,三年功夫我要把欧阳询的字写好,最后学了十年了,越学越觉得自己差距越大,越学越难学,古人很多东西,我们很难学的,一定要下大工夫,楷书写不好,其他的字无从下手。
为民网:时下有许多青年人也在练习书法,能不能给他们分享一些您的练字心得?
谌敬业:就练字而言,书法界有学碑、学帖两个观点,有的说学碑好,有的说学贴好。我认为各有千秋,只要钻进去了,就不会走弯路,没有别的捷径可走。所以说,选择了就坚持下去,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那就不行。
要把字写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写字也跟做人一样,要规规矩矩,所以说写字要先做好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写好字。如宋朝中的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本来蔡京的字写得好,单是因为他是奸臣,所以这个“蔡”是蔡襄而不是蔡京。所以说做“好”人,才能写好字,才能流传下来。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持之以恒,锻炼一辈子,修身养性,做到人书具老。
来源:为民网
作者:李超 黄粒粟
编辑:周世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