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明日报成立“融媒体中心”,推出《融媒体》版

来源:光明网 编辑:彭叶 2014-10-27 10:29:07
时刻新闻
—分享—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
  
  秋光景气殊。
  
  伴着习习金风,光明日报融媒体版今天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同日成立的,还有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以此为标志,光明日报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弓没有回头箭。党中央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前瞻判断和高度重视,广大读者对主流媒体的充分信任和殷切期待,光明日报对行业发展和自身方位的深入剖析,让我们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光明日报编委会下定决心,采取切实措施,尽快让光明日报成长为有很高融合度,真正具有强大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光明日报最先开始媒体融合实验
  
  回顾发展历程,光明日报很早就开始了媒体融合的实验。
  
  1998年1月,光明日报创办光明网。1999年1月,我们将有关电脑网络的版面都交给光明网负责。由网站来负责报纸版面,网站的编辑同时也是报纸版面的编辑,这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创举。10多年来,光明网既奋斗在新媒体传播的最前沿,又一直负责网络、新媒体方面的版面,既办网也办报,积累了宝贵的媒体融合经验,为报网融合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以此为开端,光明日报很早就在全社实现了人员上的媒体融合:光明日报记者同时也是光明网记者,见网稿件可依据情况,选择署名光明日报记者或光明网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向光明日报官方微博投稿,计入工作量。光明网也为光明日报供稿,署名光明网记者,同样在工作量统计中有所体现。光明网的“光明网评论员文章”栏目,由光明日报评论部主笔,被中央外宣办评为全国互联网新闻品牌栏目。光明日报的“网言”栏目,由光明网负责编辑,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
  
  “融媒体”最符合广大受众需求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御风而行、一日千里,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正如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所指出,传统媒体已经到了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刻不容缓。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
  
  我们基于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全方位考量,提出了“融媒体”的概念。由此生发出来的“融媒体中心”和融媒体版,是光明日报落实《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创建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举措。
  
  我们持久地思索:从“铅与火”“光与电”走向“数与网”的新闻传播,还需不需要纸质媒体?如何在新的媒体业态下,走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平衡木,使二者互相策应、互为支撑,共同为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服务?
  
  我们认为,尽管受到冲击,纸质媒体凭借专业性、权威性、可回顾性、阅读地点的灵活性等优势,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事实胜于雄辩,也许两个侧面就能说明问题。据我们统计,知识水平较高的读者和中老年读者,仍保留着阅读纸质媒体的习惯。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即便是要获得新鲜的新媒体资讯,第一选择也不是上网、上微博,而是将视线投向纸质媒体,从报纸上了解新媒体发展动向和网络上的精彩。他们是纸质媒体忠实的拥护者。近年来,光明日报发行量连创新高,受众范围不断扩大,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纸质媒体的生命力。我们没有理由放弃纸质媒体。
  
  也必须看到,新媒体、新传播技术提供了丰富的传播方式和渠道,为越来越多的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所喜爱。媒体工作者有责任站在技术发展最前沿,把最新、最快、最便捷的媒体服务和产品提供给广大受众。身处网络时代,纸质媒体的受众也有越来越强烈的互动交流需求,这是传统方式无法提供的。
  
  纸质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机融合,将使受众在获取新闻信息的速度、数量和质量上实现动态平衡。面对新媒体上的海量信息,读者很容易迷失其中,社交媒体和客户端的流行,尤其加重了这一趋势。融合后的纸质媒体,将成为网上海量信息的导航仪,为受众提供最重要、最精华、最可信赖的阅读指引,它与新兴媒体各司其职,相互作用,为受众提供完整的新闻信息服务。
  
  因此,今后相当一段时期,融合发展后的媒体,既不是单纯的新媒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纸质媒体,而是融合之后的“融媒体”。“融媒体”最符合广大受众的需求。
  
  光明日报要成为融合度很高的媒体机构
  
  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光明日报编委会明确提出,要在媒体融合发展上有所作为,使光明日报成为媒体融合度很高的新闻媒体机构。今年4月以来,光明日报社加快媒体融合发展进程,成立了以总编辑为第一负责人的领导小组,下设专门负责融合发展的工作小组,形成了“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等融媒体产品,光明云媒客户端先声夺人,户外媒体光明校园传媒获教育部立项,准备在全国知名高校铺开。媒体融合给光明日报社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光明日报发展“融媒体”,是在纸质媒体充分发展的同时进行的。近年来,光明日报发展形势较好,光明日报社主办的光明网,在新媒体领域的发展势头也很好,在国内媒体网站中居于第一方阵。光明日报在这样的时刻提出媒体融合发展,主动迎接变革,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如果等到报纸发行量下滑、新媒体发展不畅的时候才搞媒体融合,就会丧失主动权。
  
  光明日报的媒体融合发展,将充分发挥现有采编队伍的重要作用。光明日报的采编队伍,是一支久经考验、信念坚定、能打硬仗的队伍,是一支信得过的队伍。这支队伍要尽快掌握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在新兴媒体这一新的舆论宣传阵地上再立新功。
  
  光明日报正在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共建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加强业界与学界互动、教学与科研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抢占新闻传播数字化教育和媒体融合研究先机,力争把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建成“媒体融合教学研究水平领先、在一些研究领域有突出优势和重大理论与应用性成果”的全国示范性新闻传播教学研究基地。我们正在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合作,培训全媒体记者、全媒体编辑,更新现有采编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全媒体采编能力。
  
  我们正在改进采编流程,打造全媒体联动的内容生产模式。今年6月,刘奇葆同志视察光明日报期间,我们汇报了包括报纸、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楼宇信息屏等在内的全媒体采编发流程。接下来,我们将结合“融媒体中心”采编发平台建设,推广完善这套流程。除了采编流程纵向无缝衔接外,我们还要求各个报道要素横向借力。在重大宣传报道中,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光明日报、出版社、各子报子刊、光明网要互相策应、互相借力,最终形成合力,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我们正在形成图、文、音、视等多层次的报道模式。在历次重大报道任务中,我们采取网站滚动播报、社交媒体同步直播、视频节目跟踪解读、纸质媒体纵深报道的立体化报道方式。今年上半年,光明日报教育部与光明网教育频道合作,同步推出了教育沙龙及多期“高校院系主任谈专业”内容。精选部分内容见报,更多内容、更多形式则通过网络专题呈现,网络专题与报纸专版同步上线,报纸版面中设计二维码链接到专题,充分发挥报网各自的优势。下半年,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与光明网紧密合作,在光明日报专栏“唐湘岳走基层”刊发报道时,光明网同步推出全媒体专题报道。专题在见报稿件的基础上丰富图文信息,对每个人物报道配发一段8分钟左右的视频,同时开设网友讨论专区,增强互动性。此外,专题还链接了作者以前采写的多篇人物典型报道。读者可通过扫描光明日报上的二维码,进入网络专题,浏览更多丰富内容。目前,这些经验已在全社众多报道策划中得到推广。
  
  我们正在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报纸与新媒体产品无缝连接。6月6日,我们推出了带有二维码的光明日报新报头。读者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报头的二维码标识,便可访问“光明日报移动客户端”,阅读全版报纸内容,将某篇文章分享到微博、微信等朋友圈和好友,方便地跟帖留言,参与媒体互动。通过二维码纽带,实现纸媒读者到光明日报手机客户端用户的转变。
  
  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进程中,我们建立了包含报纸(光明日报及其子报子刊)、网站(光明网)、移动互联网产品(手机光明网、光明日报手机报、光明日报手机新闻客户端、光明云媒、云端读报、Skype“时光谱”新闻服务)、社交媒体平台(光明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楼宇信息屏(光明都市传媒、光明校园传媒)等在内的多载体、多层次的传播报道平台体系,并通过举办“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诗词中国”“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等大型活动,进一步促进全媒体联动报道。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创新,还要不断更新观念。不要问融媒体能做什么,而要问融媒体暂时不能做什么,努力去做。媒体融合,正在路上。

来源:光明网

编辑:彭叶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媒体频道首页